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件资料
 
 
新进机关的干部怎样尽快入门

    编者按:近日,中央组织部《组工通讯》(2007年第10期)刊发了《新进机关的干部怎样尽快入门——中央统战部召开“新干部怎样尽快入门”专题研讨会观点综述》一文。该文不仅对于新干部如何尽快适应机关工作要求很有指导和帮助作用,而且对于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现转发大家,供学习参考。请各单位党组织负责人,采取召开座谈会或者谈心、谈话的方式,帮助和引导这几年新进机关的公务员、参加工作的青年职工,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地对待工作,珍惜青春年华,珍惜工作岗位,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敬业奉献的态度和丰硕的业绩成果,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回报家人,向党和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新进机关的干部怎样尽快入门

——中央统战部召开“新干部怎样尽快入门”专题研讨会观点综述 

  新进机关的干部能否尽快完成角色转换、适应岗位要求,不仅关系干部自身的成长进步,而且关系机关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和长远发展。前不久,中央统战部召开“新干部怎样尽快入门”专题研讨会,组织有关同志结合工作实际和成长经历,深入交流心得体会,形成了一些共识。
  尽快入门,必须认清自身条件。党政机关政治性强、责任重大、管理严格,对干部的政治素质、学识才干、修养作风等要求较高。新进机关的干部要顺利入门,首先必须认清自己的特点和优势、缺点和不足,扬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大家分析,目前新进机关的干部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学生型”干部,主要是高等院校毕业后经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机关的干部。这部分干部年纪轻、学历高,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文字功底和组织能力,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新观念比较快,可塑性比较强,但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相对欠缺。从学校直接到党政机关,角色定位、任务要求、生活节奏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必须主动调整心态,积极适应新的环境,在重点加强业务学习、尽快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着力解决政治思想、组织纪律、意志作风方面的问题。二是“军转型”干部,主要是从军队转业进入机关的干部。这部分干部纪律严明、意志顽强、作风过硬,特别是来自军队机关的同志,能够较快适应党政机关的环境和要求。但由于部队管理方式、工作对象和方法与党政机关不尽相同,转业干部对上服从、对下命令的行为习惯不完全适应党政机关,因此,军转干部除适应业务工作外,还要着力转变工作方式和作风。三是“社会型”干部,主要是从下级机关、企事业单位或其他部门调入机关的干部。这部分干部尤其是由下级机关调入的干部,由于前后单位工作性质相似,比较熟悉机关工作程序,能够较快适应工作。但有的同志受以往工作影响,已经形成一些思维定势,需要着力转变思维方式,努力适应新的环境。
  尽快入门,必须明确努力方向。只有方向明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少走弯路,缩短入门时间。党政机关的新干部,需要着力从四个方面提高自己。要加强政治修养,入好“思想之门”。党政机关是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职能部门,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机关干部,根本的一条是要政治坚定、信念执着、头脑敏锐。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日趋多样化的新形势下,新干部的首要任务和必修课程,就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夯实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思想基础。要了解规章制度,入好“规矩之门”。每个党政机关都有一整套自身管理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是机关工作规范化、程序化运转的重要保证,体现着不同机关对工作人员的不同要求。新干部要适应环境、胜任工作,必须尽快熟悉并严格遵守机关各项制度,以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和言行举止,更好地实现自我管理。要熟悉业务工作,入好“本领之门”。党政机关干部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而不同工作岗位对干部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要求各有侧重。一般来说,专业性岗位要求干部具有较完备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调查研究 和组织协调能力;综合性岗位要求干部具有政策运用、调查研究、文稿起草、组织协调等多方面能力;研究性岗位要求干部具有较强的理论思维、政策研究和文字表达能力;服务性岗位要求干部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和较强的组织协调、对外交往能力。只有了解各个岗位的特点,把握各项工作的规律,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驾驭工作。要加快精神融合,入好“文化之门”。文化是一个集体共同理想、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集中反映,体现着该集体的价值观念、道德风尚和舆论氛围,内在地约束和影响着成员的思想行为。每个党政机关都有自己长期形成的独特文化。新干部是否入门,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看其能否自觉接受并主动融入这个集体的文化之中,获得更多的认同。
  尽快入门,必须掌握基本要领。新干部入门没有捷径可走, 但有规律可循,只要掌握要领,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多学。知是行之始。新干部不管原来从事什么工作、学历有多高,要胜任新的岗位要求,都要踏踏实实地学习。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关注时事政治,牢固树立在大局下工作、为大局服务的意识;学习本部门、本领域的政策法规、工作业务以至历史沿革,不断丰富胜任工作必需的知识储备;学习社会科学各领域知识,跟踪掌握社会热点问题,努力开阔工作视野。同时,要善于学习他人成功经验,用以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特别是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要舍下面子、虚心请教、以问求懂,对别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耐心倾听、冷静思考、虚心吸取。二是多练。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机关工作实践性、操作性强,无论是调查研究、文稿起草,还是组织协调、对外交往,要成为行家里手,都必须经过反复练习、不断实践。只有通过多次练习和实践,才能将书本道理和他人经验消化吸收,变为自己的实际能力。要抓住每次机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每件事情,即使是校对一份文稿,摆放一个桌签,制作一个胸牌,都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地去完成,从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实践证明,磨练越多,积累越多,入门越快。三是多悟。处处留心皆学问。做好机关工作,贵在勤于思考,多动脑筋,做有心人。新干部对待每一项工作,都要全心投入、用心揣摩,力求掌握其中的奥妙和诀窍,绝不可简单应付和轻信盲从;要善于总结,工作一段时间或一项重要工作结束后,对任务完成得好、经验在哪里,工作不顺利、原因是什么,都应及时总结、认真分析,避免工作的低水平重复,尤其是要防止犯同样错误、出同类失误;要讲求方法,无论是谋划工作、开展工作,还是总结工作,都要注意方法、善于积累,努力做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层次。
  尽快入门,必须坚持循序渐进。新干部真正入门,需要一个过程,有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但都必须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一些同志认为,如果把入门比作求学的过程,那么新干部入门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小学阶段”,这个阶段相当于敲门阶段,主要是从机关工作ABC学起,了解掌握机关工作中方针政策、程序步骤、方式方法以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中学阶段”,相当于开门阶段,主要是参与和协助开展工作,争取参与并能够完成一般性文稿起草和活动组织工作;“大学阶段”,相当于进门阶段,主要是培养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有一定难度的工作任务,在参与重要文稿的起草和重要活动的组织中能较好地完成任务并提出个人见解,直至独当一面地开展工作。新干部在入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止三种情绪,做到“三不”。一是不急躁。入门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必须沉心静气,把握节奏,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地完成,切忌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实际工作中,一些新干部特别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同志,往往刚上手工作就企望承担重要任务,恨不得一步登顶、实现“跨越式”提高,结果往往欲速则不达,反而影响了自己进取的信心。二是不自满。无论是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的“学生型”干部,还是经验相对丰富的“军转型”和“社会型”干部,都要忘记过去的“辉煌”,调整心态,摆正位置,从零开始,重新积累,谨防骄傲自满、停步不前。三是不灰心。无论是工作付出了努力却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还是因工作失误受到上级批评,无论是感到与老同志相比自己差距甚大,还是觉得一起进机关的同志比自己提高大、进步快,都不能灰心丧气、自暴自弃,要始终保持锲而不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许多同志的经验表明,入门贵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越是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给以后的发展进步打下的基础就越坚实。
  尽快入门,必须加强组织培养。引领干部入门,为干部尽快成长创造条件、搭建舞台,组织上和单位领导特别是“顶头上司”责无旁贷。组织上和领导同志帮扶新干部入门,可以采取多种有效方法。比如,“描红”法。对新干部不仅要多交办任务,而且要交待如何完成任务,特别是把办事程序、关键环节、注意事项等讲清楚,让新干部只需“照葫芦画瓢”就能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从而尽快掌握工作要领。加压法。多交办重要任务,多给予锻炼机会,增加单位时间内的积累量,通过大量、多次的强化锻炼,把新干部的创造潜能充分激发出来,从而达到快速成长的目的。导师法。借鉴高校导师带学生和工厂师傅带徒弟的方法,采取领导同志“一带一”、“一带多”的形式,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及其业务能力所处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帮带计划,对新干部实施个性化培养。结对法。安排在本单位工作时间相对长一些、工作经验相对丰富一些的同志和新来的同志结对子,一起承担工作任务,通过以老带新,帮助新干部既提高工作能力,又培养团队意识。激励法。从一定意义上讲,培养干部的过程,就是不断帮助干部制定目标、实现目标的过程,是不断引导干部看到希望、实现希望的过程。要帮助新干部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使他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看到希望、增强信心,不断获得锻炼提高和成长进步的动力。换位法。在新干部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之后,在一些工作项目中,有意识地颠倒领导与干部的位置,由干部唱主角,领导唱配角,使干部充分体验领导者的责任,培养勇挑大梁、独当一面的能力。

 

来源:    发布时间:2007年04月09日
主办单位: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 版权所有: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2006 京ICP备05034951号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安门大街22号 邮 编:100017 电子邮件:webmaster@ggj.gov.cn
本页面最佳浏览分辨率为 1024 X 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