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作出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战略部署以来,天津这一方热土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今年以来,天津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走在全国行列”、“一个排头兵”的要求,大力实施“一二三四五六”的工作思路,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天津滨海新区发展势头强劲,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创1992年以来最好水平。天津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活力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如何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因势而为,乘势而上,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拓创新,更好地服务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天津市政府驻京办事处(以下简称天津办)近两年来一直在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究的问题。为此,我办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和梳理分析,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发展思路有新突破
天津办在与兄弟驻京办事处相比,在普遍性之外还有特殊性:一是天津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和纲要,明确指出要“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将滨海新区纳入全国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明确了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是: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这一决策,使天津迎来了重大历史机遇,也使天津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抓住了滨海新区这个历史性的难得机遇,就可以大大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就能够极大改善天津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就能够带动环渤海经济圈的协调持续快速发展,就能够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带来新的活力。面对新任务,新要求,新期待,天津办领导班子和全体干部由衷地感到责任艰巨,使命光荣。二是京津一体化进程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近两年来,京津一体化进程随着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加速推进。天津市委多次强调:要向发达地区学习,向周边的先进地区学习。京津两地产业定位特色鲜明,互补性强,北京资源禀赋优势明显,市场化程度高,两地合作空间大。依托京津产业规划,积极促进京津产业带的对接,有利于打造京津产业链,有利于促进京津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2007年8月,天津市党政领导代表团专程到北京学习访问时,明确提出了“学习北京,借鉴北京”,为两市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合作搭建广阔的平台。近期,京津城铁、京津高速二号线的开通,使地缘相邻、人缘相近的两市来往变得更为快捷、方便,为推动京津一体化创造了极佳的条件,在时空上形成了生活一日圈的构建,“同城”效益越发显现。
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因素,在推进京津一体化方面,与我市相关部门相比,天津办占有特殊的天时、人和的优势;在借助北京资源禀赋,推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与兄弟驻京办事处相比,我办又具有特殊的地利优势,有利于形成新的工作特色。因此,立足于学习北京、借鉴北京、服务天津,积极推进京津区域一体化建设无疑是天津办制定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两年来,我们以服务京津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为目标,以搭建京津区域、行业、产业交流合作的政务、商务平台为载体,以推动对我办的职能转换为手段,积极进取,创新实践,狠抓落实,提出了许多新思路,新举措,取得了新进展、新成绩,初步探索出了具有天津办特色的新模式、新路子。实践证明,由于准确把握了京津发展时代特殊性,主动打好服务牌,在“特”字上做文章,天津办许多工作成效明显,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各方面的充分肯定。
二、职能定位有新内涵
2006年底新成立的天津办领导班子,于2007年初提出了“服务、协调、联络、保障”的八字职能。如今,表面上这“八字职能”未变,然而其概念的内涵却有了很大的改变。例如“服务”,以前的服务概念是指为市领导来京公务提供接待服务,具有层次高和内部性强的特点。我办现在的服务是“大服务”,已将服务范围和对象扩大到了为区县、委局在京的政务活动服务和为天津群众提供社会服务,具有广泛性和公共型的特征。2007年,我们首次组织天津团120人参加北京市第八届CBD国际商务节,推动北京市朝阳区、天津市河西区、河北省秦皇岛市签订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书。今年10月,又推动我市河西区党政代表团37人,到朝阳区围绕现代服务业开展合作洽谈,为双方在更深的层面,更广的合作创造条件。又如,我们创办了《北办信息专报》,已经先后围绕滨海新区金融先行先试,积极组织专家学者撰写推动建立政府主导的天津工业银行、国际金融电子交易平台、土地证券化等可行性报告,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此外,我办注意收集北京市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成熟经验做法和创新实践最新动态,创办了《北办信息参考》,为区县、委局提供信息服务。仅是“服务”这一方面内涵和外延的扩大,在带来工作量的成倍增加的同时,也带来工作效果的成倍增长。
三、工作角色有新转变
天津办是对外宣传天津的窗口,而窗口本身具有单向的特征。北京是天津取之不尽的资源,为此,我办紧紧依托京津两市政府的资源平台,着力将窗口建设为京津联系的互动平台,从而把握了工作主动权,拓展了工作领域和范围,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借助京津两地资源的平台,加快推进两地融合进度。在今年我市举办的“中国•天津第十五届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我办积极组织来自在京商会、中关村科技园区、高等院校、企业及朝阳区政府等机构约80余人参会,促成了IT、地产、金融等领域与天津签订合同或达成合作意向。我办主动联络北京金融管理部门,向14家银行行长宣传推荐天津,促成了北京银团组织的1.8万亿贷款额度投资天津滨海新区大项目,目前该项目洽谈进展顺利。近日,我办积极推动北京市大兴区党政代表团访问滨海新区。还积极引进了德国瑞克麦斯轮船公司与天津港集团公司、中钢集团建设东疆港散杂货码头的合作项目。
四、公共服务有新途经
发挥驻京办事处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方面的职能作用,探索其实现途经和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办正在研究并着手推进京津两地的人才流动,为天津建设招商引智,具体工作为:一是设立天津北方人才市场北京工作站。二是主动与北京高等院校和天津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建立引进高端人才的工作平台。三是挖掘在京天津人资源。目前在京的天津人有6万多人,主要集中在IT和信息、文化创意等产业。2007年我们建立了“百名京津人士”数据库平台,今年年初开始为每人赠阅《天津日报》、《今晚报》和《天津政报》。四是积极筹建在京天津人联谊组织。我办不断强化对驻京信访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力度,将驻京信访工作纳入我办日常议事日程,与其他行政工作等同并列起来。两年来多次就驻京信访工作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工作建议,均被采纳。我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的信访工作得到了国家信访局高度肯定,并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虽然从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角度,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但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工作在许多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科学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更加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坚持好的,纠正偏的,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努力为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